解放軍文職招聘考試社會主義社會及其發(fā)展-解放軍文職人員招聘-軍隊文職考試-紅師教育

發(fā)布時間:2017-11-2722:59:20資本主義發(fā)展的歷史進程1、19世紀70年代以前,資本主義處于自由競爭階段;19世紀70年代開始,自由競爭資本主義逐步向壟斷資本主義過渡,19世紀末20世紀初,壟斷代替自由競爭并占據統治地位(形成的標志),壟斷資本主義得以形成。2、經濟全球化的表現有那些?動因有哪些?全球經濟化的表現:一是生產的全球化;二是貿易的全球化;三是金融的全球化;四是企業(yè)經營的全球化。經濟全球化的動因:首先是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生產力的發(fā)展;其次是跨國公司的發(fā)展;最后是各國經濟體制的變革。3、資本主義的歷史地位與封建社會相比,資本主義顯示了巨大的歷史進步性:1、資本主義將科學技術轉變?yōu)閺姶蟮纳a力;2、資本主義追求剩余價值的內在動力和競爭的外壓力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迅速發(fā)展;3、資本主義的意識形態(tài)和政治制度作為上層建筑在戰(zhàn)勝封建社會自給自足的小生產的生產方式,保護、促進和完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方面起著重要作用。

解放軍文職招聘考試社會主義政治社會化-解放軍文職人員招聘-軍隊文職考試-紅師教育

發(fā)布時間:2017-08-3118:47:32社會主義政治社會化:內容:即社會主義的政治與精神文明,以無產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的利益和權利地位作為最大政治取向和基本內容;以全體人民政治實踐為主要途徑,強調政治實踐和認識的一致性;為全體公民進行政治學習提供切實可靠的物質保障、政治場所和法律保障。目的:使全體公民形成自覺的政治意識,提高政治能力,從而真正實現當家做主的社會地位。l政治合法性政治合法性:是政治學中一個十分重要的概念,包括兩個方面的含義:其一,合法性指的是制度、權力與社會基本信仰、價值的內在一致性程度;其二,合法性指的是權力的委托者對現實制度和權力的認同、支持和忠誠程度。選自林尚立著:《中國共產黨的執(zhí)政方略》,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2年9月?!羯鐣嬖跊Q定社會意識形態(tài)(唯物史觀的核心)1-1政治文化反映社會存在,社會存在決定政治文化一、任何社會政治文化的性質、內容及其觀念直接根源于現實的社會生活,是由社會存在狀況決定的,即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決定政治生活,政治生活決定政治文化。作為社會生活產物的政治文化,是由一定社會的物質條件決定的社會政治生活的抽象,能說明政治生活本質,并成為引導政治生活變化和發(fā)展的力量,應是政治文化所反映的社會物質生活條件和社會關系。二、人是政治文化主體,政治文化是由一定生產關系決定的人在政治生活中的主觀反映。1、政治文化的存在與發(fā)展,不僅與人的政治活動有關,更主要的是與人的物質活動以及在這種活動中所結成的物質關系,即生產關系有關。(1)社會生產發(fā)展水平在決定社會生產關系和階級關系的同時,也決定該社會政治文化內容與水平;(2)在社會的物質生產活動所形成的社會關系中,不同的人在社會關系中所處的地位、所扮演的角色的不同,在政治生活中會形成不同的政治觀念、政治價值取向和政治理想,從而在社會大的政治文化背景下,形成亞政治文化結構。2、政治文化存在與發(fā)展不僅要取決于作為主體的人的社會物質生產活動和生產關系,而且還取決于人對自身和社會存在狀況的認識水平和把握程度。

解放軍文職招聘考試社會化與政治社會化-解放軍文職人員招聘-軍隊文職考試-紅師教育

發(fā)布時間:2017-12-1721:32:56政治社會化一)社會化與政治社會化社會化是指人們通過社會互動,形成人的社會屬性,實現人的社會生活,促使和保持社會的一致性的過程。社會化屬于一級社會化。政治社會化是社會成員在政治實踐活動中逐步獲取政治知識和能力,形成政治意識和政治立場的過程。政治社會化屬于二級社會化。自然人通過社會化成為社會人,社會人通過政治社會化成為政治人。政治社會化的基本途徑:灌輸政治信仰和價值觀念,傳遞政治信息,展示政治形象。二)政治社會化的特點第一,政治社會化是社會成員與政治體系之間互相聯系、相互影響的互動過程。第二,政治社會化是對社會政治意識繼承與創(chuàng)新的統一。第三,政治社會化是一個持續(xù)不斷的過程。三)政治社會化的主要媒介①家庭;②同齡同群體和聚居區(qū);③學校;④大眾傳播媒介;⑤正式和專門的社會組織;⑥政治實踐活動;⑦工作場所。四)政治社會化的功能第一,從社會成員個體的層面來看,政治社會化使他們獲得了適應社會政治生活所必須的政治知識、政治態(tài)度和政治技能。第二,從政治文化的層面來講,政治社會化是政治體系維持、改變政治文化的重要手段。第三,從政治體系的層面來看,政治社會化是影響體系正常維持與運轉的關鍵因素。(三)意識形態(tài)一)意識形態(tài)的概念意識形態(tài)在馬克思主義里有三種含義:①意識形態(tài)的提出是歷史唯物主義產生的標志;②意識形態(tài)是指統治階級的思想;③意識形態(tài)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意識形態(tài)是一種特殊的政治文化,是統治階級或統治集團的政治思想體系。二)意識形態(tài)的形成和廣泛性三)意識形態(tài)的內容:①有關社會、政治、法律、經濟等的思想體系;②思想教育、道德倫理、文學藝術、價值觀念、生活方式等;③哲學思想和宗教等。四)政治輿論五)意識形態(tài)的基本特征:①現實性;②總體性;③階級性;④相對獨立性;⑤依賴性。六)意識形態(tài)的基本類型:①馬克思主義;②民主社會主義;③新自由主義;④新保守主義;⑤社群主義;⑥民族主義民族:共同地域、共同經濟生活、共同語言、共同心理特征

2017公共基礎知識哲學:社會有機體與社會結構-解放軍文職人員招聘-軍隊文職考試-紅師教育

1.社會有機體(1)含義:社會有機體是指作為人類個體之間交往關系的產物的社會,是由社會諸要素相互依存、相互聯系所構成的統一整體。(2)特征:社會有機體不同于生物有機體,一是社會有機體形成于人的實踐和交往活動只中;二是社會有機體是以人為主體的有自我意識的有機體;三是社會有機體的再生和更新的內在機制是物質生產、精神生產和人自身生產的統一。(3)構成:社會有機體既包括生產力、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三大社會生活領域,又包括其他社會要素,如家庭、氏族、階級、民族等人們的共同體。(4)意義:堅持唯物史觀的社會有機體觀點,有利于我們正確認識社會有機體的變化發(fā)展及其內在根據和外部條件,有利于我們從整體理解部分和從部分理解整體,有利于我們堅持辯證唯物主義的歷史觀,反對形而上學和唯心主義的歷史觀??茖W發(fā)展觀中的全面發(fā)展、協調發(fā)展、可持續(xù)發(fā)展體現了社會有機體思想的創(chuàng)造性運用。2.社會結構(1)含義:構成社會有機體的諸要素之間相互關聯的方式,其內容就是人在實踐活動中形成的社會關系。(2)基本結構:人類在三大實踐活動中形成了社會的經濟結構、政治結構和文化結構,三者密切聯系,構成了社會的基本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