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天津軍隊文職考試考試大綱解讀:常識判斷

(一)考綱解讀 首先從命題角度看,仍是本市自主命題,沒有參加;而2009-2011年天津市招考軍隊文職考試都是參加多省,但從2012、2013年開始,天津恢復自主命題。因此2012年、2013年的考試真題應該是考生主要的參考資料。 其次從題量上看,常識模塊的題量應和前兩年保持一致,仍為20題;而從難度上看,天津市軍隊文職考試考試自主命題水平比較一般,難度不大,區(qū)分度也不高,因此考生在復習中不宜對知識點挖掘過深,而是應保證知識覆蓋面。 從以往的知識點分布上也可以看出,考試內容主要涉及法律類、政治管理類、科學技術類和社會人文類。這倒是十分契合大綱中對常識模塊的出題方向:常識判斷主要測查報考者對法律、政治、經(jīng)濟、管理、歷史、自然、科技等方面知識的運用能力。

例如,在授課過程中,必定涉及到馬克思主義哲學部分的內容,這是每年必考的知識點,一般題量在10%左右。授課中會著重講解辯證法三大規(guī)律,而2013年的市考中就考到了質量互變規(guī)律: 2013-天津-9.《老子》中說: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這是說() A.事物的變化發(fā)展從量變開始,量變達到一定程度必然會引起質變 B.質變是量變的前提和必要準備 C.質變優(yōu)于量變 D.質變和量變相互滲透 如果沒有學習過哲學常識的話本題極易選錯,本題正確答案為A項,很多考生會對量變一定會引起質變產(chǎn)生疑惑,認為該結論過于絕對,而將A項定為錯誤選項。但是如果對辯證法三大規(guī)律掌握比較深刻的話,就應該知道A項是一個正確的結論,而B項錯誤,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和準備;

D項錯誤,質變量變有嚴格的界限區(qū)分,不能同時發(fā)生。因此在復習中一定要加強對基礎知識的掌握。 (二)樣題解讀 而大綱中的參考樣題與去年大綱是相同的題目在此引用做一解讀: 第五部分:常識判斷 例題:下列關于法律體系的表述中,不正確的是: A.法律體系由法律部門組成 B.我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尚不完備 C.中華法系也即我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D.法律體系是一法律有機聯(lián)系的統(tǒng)一體 本題應選C項,中華法系屬世界四大法系之一,是中古代的法律體系,在清朝滅亡后已經(jīng)消亡,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存在。該題是一道法理學方面的題目,考察了基礎的法律知識,難度不大,仍舊要求考生擴大自身知識面。 例題:盡管我們關于太陽能的研究和議論已經(jīng)相當多,但今天對太陽能的利用還是非常有限的。

難以將陽光有效地聚焦 B.尚未開發(fā)出有效的收集和儲存太陽能的系統(tǒng) C.核能仍然更為有效 D.太陽能系統(tǒng)尚不安全 該題應選B項。易錯選A項,其實將陽光聚焦的方法古已有之,例如古人用冰塊磨成凸透鏡,來聚焦陽光而引火。如果知道這一科技史的考生很容易排除A項,因此還是要擴展基本知識面。

解放軍文職招聘考試公共基礎知識考點:毛澤東思想萌芽與形成-解放軍文職人員招聘-軍隊文職考試-紅師教育

毛澤東思想概論部分的考核雖然在這幾年的考試中有所下降,但是我們在日常復習過程中對于毛概部分的核心知識點還是需要去認真準備,尤其是毛澤東思想的形成過程,涉及到年代、分期標志、書籍等知識點,這部分知識點的記憶一直是我們考生最為頭疼的一部分。今天我們就對于毛澤東思想的前兩個時期的知識點進行一個系統(tǒng)的梳理。我們要對于毛澤東思想的分期有個宏觀的把控,毛澤東思想的形成和發(fā)展,是伴隨著中國共產(chǎn)黨的形成與發(fā)展的。大體來說分為四個時期:萌芽、形成、成熟和繼續(xù)發(fā)展四個時期。對于這部分的學習我們需要掌握以下方面:第一,各時期的時間分期;第二,各時期的主要標志;第三各時期的代表著作。下面我們一一贅述:第一個時期:萌芽時期(1921-1927),主要是從我黨的建立到1927年大革命的失敗為第一個時期。這段時間我們黨最主要的還是照搬蘇聯(lián)經(jīng)驗,希望通過輔助國民黨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但是四 一二、七 一五反革命政變,使得我們的黨認識到不能完全照搬蘇聯(lián)經(jīng)驗,開始探索一條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在這個時期毛澤東的代表著作主要有三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國民革命與農民運動》和《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這三本書中經(jīng)常愛考的一個知識點是:中國革命的首要問題是什么?毛澤東同志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明確指出中國革命的中心問題就是分清敵友。第二個時期:形成時期(1927-1935),主要是從大革命失敗一直到1935年遵義會議重新確立毛澤東在我黨軍事上和組織上的領導地位。這時期毛澤東同志結合中國國情走出了一條 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 的道路,這條道路理論的形成也是毛澤東思想形成的標志。這時期他的代表著作有:《井岡山的斗爭》、《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對本本主義》。這四本書中經(jīng)常愛考的是第四本書《反對本本主義》,這本書里毛澤東同志又提出了一個經(jīng)典的論斷就是 沒有調查權就沒有發(fā)言權 。這時期我們黨內部有著兩種錯誤的傾向第一個就是經(jīng)驗主義,照搬蘇聯(lián)的經(jīng)驗;第二個就是教條主義,照搬馬列教條。毛澤東同志認為:蘇聯(lián)的經(jīng)驗和馬列教條都非常重要,但是前提是要調查清楚中國國情,國情了解清楚搞革命才有發(fā)言權,因此提出 沒有調查權就沒有發(fā)言權的經(jīng)典論斷 。

解放軍文職招聘考試公共基礎知識考點:以“齊桓首霸”為-解放軍文職人員招聘-軍隊文職考試-紅師教育

有人會建議用串聯(lián)的方法記憶。這真的不失為一種好的方法。傳統(tǒng)的串聯(lián)一般是以時間為脈絡,這樣為學者構建了一個知識網(wǎng)架,并由這樣的一個網(wǎng)架系聯(lián)歷史事件。這樣做使學者清楚了歷史脈絡,快速的記憶知識點。但是在實際操作中,我們會遇到一些小麻煩。第一,對于而言,人文歷史知識考查的更多的是 常識 ,對一些歷史細節(jié)考查的不多。這樣以時間為軸的串聯(lián)就會顯得瘦而無用;第二,這樣做,只注重了歷史知識,忽略了人文考點;第三,一些學生對于時間的概念不強,對于這樣的軸線,雖好卻不實用。該怎么辦呢?我們不妨選擇另外一種串聯(lián)的方法,以事以人的串聯(lián)。說到春秋的歷史,無法回避的自然是 春秋五霸 。歷史上有多種五霸的說法,但是春秋首霸均是齊桓公。一、齊桓公稱霸諸侯,依仗的是強大的經(jīng)濟實力和軍事實力。他率先打起了 尊王攘夷 的旗號,北極山戎,南伐荊楚;九合諸侯,稱雄諸侯。齊桓公的第一次會盟被稱為 葵丘會盟 是其稱霸的標志性事件。第一個知識點講到這里后,我們開始串聯(lián)下一個知識點。二、山東漁鹽之利早已有之,為什么齊桓公能稱霸,而其他齊公不能呢?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齊桓公任用了管仲。是管仲的改革成就了齊桓的偉業(yè),管仲任下,經(jīng)濟、軍事各個方面都有革新。1.管仲本就不是齊桓公的臣子。是什么原因促使他成為了一代名臣?原來是他的朋友鮑叔牙把原本屬于自己的齊國宰首的位置讓給了管仲。朋友之間的好可以如此,于是有了 管鮑之交 形容朋友交好。2.管仲是春秋時改革家無疑,事實上,他的思想也是早期的法家思想。從而我們可以復習一下 法家 。法家是春秋四大顯學 儒墨道法 之一。除了管子,早期的代表人物有商鞅、慎到、申不害等;后期的代表有李斯、韓非。其學術主張總而言之是 法治 ,又可分為 法 術 勢 三派。其集大成者是韓非,著有《韓非子》一書。三、作為霸主的齊桓公,在任內曾經(jīng)禮遇過兩個對后世有重要影響的人:重耳、陳完。1.重耳就是晉文公。重耳在落難的時候,流浪到齊國,齊桓公禮待之,后來重耳回國,成為晉文公,又是春秋一霸。2.陳完是陳國一位公子,放棄陳國國籍,身份來到齊國。收到禮遇,從此扎根齊國。到后世,春秋、戰(zhàn)國之交的 田氏代齊 的 田氏 就是陳完的后人。像這樣以事以人的串聯(lián),像故事或者人物小傳一樣,便于初學者記住一些散亂的知識點。在實踐中可以嘗試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