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文職招聘考試革命根據地的新聞事業(yè)-解放軍文職人員招聘-軍隊文職考試-紅師教育
發(fā)布時間:2017-08-28 20:15:12革命根據地的新聞事業(yè)一、中央革命根據地的新聞事業(yè)各個革命根據地都創(chuàng)辦了報刊,其中中央根據地的報刊最多,還創(chuàng)辦了通訊社。這是在人發(fā)掌握政權的條件下創(chuàng)辦的全新的新聞事業(yè)。1931年11月7日,紅色中華通訊社(紅中社)誕生。同年12月11日,中央工農民主政府機關 報《紅色中華》創(chuàng)刊。二、其他革命根據地的報刊各革命根據地黨史、政、軍組織也出版了一批機關報刊。第三節(jié) 抗日救亡運動中的新聞事業(yè)一、共產黨的新聞機構積極宣傳抗日救亡1931年 九一八 事變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聞機構積極宣傳抗日救亡。為了適應抗日救亡的新形勢,《紅色中華》報和紅反中華通訊社于1937年1月份分別改名為《新中華報》和新華通訊社。二、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新聞界的變化從 九一八 事變起,抗日救亡成為國統(tǒng)區(qū)報刊宣傳的重點。新聞界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其中最為突出的是史量才主持的《申報》的變化,站在抗日救亡運動前列的是學生報刊。小型報有較快的發(fā)展,雜志在救亡運動中也十分活躍。西安事變后,出現(xiàn)了一批進步的報刊、電如、通訊社。在抗日救亡運動中,新聞界出現(xiàn)團結、發(fā)展的趨勢,后形成新聞界的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三、鄒韜奮的報刊活動爭韜奮大1926年10月起任《生活》周刊主編。1933年7月,鄒韜奮被出國流亡。12月,《生活》周刊被查封。翌年2月《新生》同刊創(chuàng)刊,重新舉起《生活》周刊的旗幟,村重遠任編輯兼發(fā)行人,1935年,發(fā)生 新生事件 。1935年11月,鄒韜奮在上海創(chuàng)辦《大眾生活》周刊,翌年在香港創(chuàng)辦《生活日報》及《生活日報星期增刊》,后在上海創(chuàng)辦《生活星期刊》。鄒韜奮主編《生活》周刊的經驗,辦《生活日報》的主張,以及他伯工作風,休現(xiàn)了我國人民新聞工作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四、范長江、斯諾和史沫特萊等人的西北采訪活動范長江兩次采訪中國西北地區(qū),所撰通訊發(fā)表在《大公報》上,后結集出版,名《中國的西北角》、《塞上行》,埃德加 斯諾不畏艱險,采訪陜北革命根據地,所撰通訊后編為《西行漫記》(《紅星照耀著中國》)一書,史沫特萊參與創(chuàng)辦和編輯英文刊物《中國論壇》、《中國呼聲》。三、考核知識點(一)國民黨的新聞事業(yè)網與新聞統(tǒng)治政策(二)共產黨在國統(tǒng)區(qū)的辦報宣傳活動(三)革命根據地的新聞事業(yè)(四)抗日救亡運動中的新聞事業(yè)四、考核要求(一)國民澡的新聞事業(yè)網與新聞統(tǒng)治政策1.識記:(1)《中央日報》, 中央通訊社 和 中央廣播電臺 ;(2)《出版法》;(3)新聞檢查制度;(4)圖書雜志審查委員會。2.領會:(1)國民黨新聞事業(yè)網的建立過程。(2)國民黨政權為什么要實行新聞統(tǒng)制政策?(二)共產黨在國統(tǒng)區(qū)的辦報宣傳活動1.識記:(1)《布爾塞維克》與《紅旗日報》;(2) 新研 與 左翼記聯(lián) 。2.領會:(1)中共地下報刊在國統(tǒng)區(qū)的出版情況如何?有何經驗教訓?(2)中共領導的左翼新聞宣傳活動情況。(三)革命根據地的新聞事業(yè)1.識記:(1)紅中社與《紅色中華》;(2)《紅星報》與《青年實話》。2.領會:(1)革命根據地新聞事業(yè)是怎樣建立起來的?有何重大意義?(2)紅中社為什么要改名為新華社?(四)抗日救亡運動中的新聞事業(yè)1.識記:(1)鄒韜奮的 六刊一報 ;(2) 新生事件 ;(3)《中國的西北角》與《塞上行》;(4)斯諾與《西行漫記》;(5)戈公振與《中國報學史》(參見第七章第三節(jié))。2.領會:(1) 九一八 事變后,中國新聞界有何變化?(2)《申報》是怎樣進行改革的?史量才之死說明了什么?3.應用:鄒韜奮的服務精神和辦報經驗對今天的新聞工作有何借鑒作用?
解放軍文職招聘考試辛亥革命時期新聞理論與業(yè)務的發(fā)展-解放軍文職人員招聘-軍隊文職考試-紅師教育
發(fā)布時間:2017-12-24 23:08:17辛亥革命時期新聞理論與業(yè)務的發(fā)展一、資產階級各派別的新聞思想1、資產階級各派的辦報思想1)中國資產階級新聞思想,主流是資產階級改良派的新聞思想,在維新變法時期就趨于成熟。2)康有為十分重視報紙的宣傳作用,并認為報刊是維新變法的最重要的武器之一。3)嚴復的辦報主張與梁啟超基本相同,認為報紙的功能在于 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 ,但強調 尤以通外情為急 。4)譚嗣同辦報思想主要有兩點:一是報紙要求新,成為助新之工具,二是報紙要代民立言,成為 民史 、 民口 ,他的辦報主張更為激進。2、簡答梁啟超的新聞思想1) 第一時期為戊戌變法時期。集中在1896年在《時務報》發(fā)表的《論報館有益于國事》中。指出報紙的功能是 去塞求通 ,所謂通,包括 通上下 和 通中外 兩個方面。要發(fā)揮 去塞求通 ,梁提出了四點要求:廣譯五洲近事,詳錄各省新政,博搜交涉要案,旁載政治學術要書。2)第二個時期為1899年到1911年。變法失敗后,資產階級改良派流亡,提出新的觀點:①報紙的功能。 提出報紙具有 監(jiān)督政府 和 向導國民 。提出報館 兩大天職 說:一曰對于政府而為其監(jiān)督者;二是對于國民而為其向導者。②辦好報紙的四條原則。在《清議報》100冊的《祝辭》中提出衡量報紙好壞的四條標準。第一,宗旨定而高;第二,思想新而正;第三,材料富而當;第四,報道確而速。③健全輿論的主張。在清廷預備立憲后,他對如何造成健全的輿論的問題進行了比較系統(tǒng)的研究。他認為輿論是天地間最大的社會制裁力,報館則是體現(xiàn)輿論最有力的機關。報刊要贊成健全輿論必須具備五本:即持論者必須要有廣博的知識;要有不畏強暴的精神;要以維護國家的利益為目的;要出自公心,不能懷挾黨派思想和以個人的好惡來判斷是非;要導之以真理,不能拔之以感情,作偏至之論。④根據自己的經驗提出報刊宣傳的兩種方法。即浸潤的方法和煽動的方法。浸潤法就是使讀者耳濡目染,潛移默化,逐漸接受論者的觀點;煽動的方法,就是故作驚人之語,使讀者猛省。3、資產階級革命派的新聞思想1)高度重視報刊宣傳在革命斗爭中的作用。把報紙視為政治斗爭的有力武器。2)公開承認報紙的黨派性,明確提出為革命辦報的主張。明確宣布自己的報紙是黨報和機關報,必須大力宣傳黨的納和主張。3)黨報要重視輿論的制造和指導。4)認為報紙應反映民意。黨報應該反映民意、代表平民利益。此外,鼓吹議論自由、重視開發(fā) 民智 。記者應該 先知先覺 的觀點。但總的看來,革命派報人的辦法主張都比較零碎,不像梁那樣長篇大論。三、新聞業(yè)務工作的改進1、辛亥革命時期,特別是第二次國人辦報高潮興起后新聞業(yè)務的進步?1)報刊的形式。大多數報紙已由近代形態(tài)發(fā)展成為現(xiàn)代形態(tài),結束了 報 刊 不分的時代。在第二次辦報高潮中,報紙已完全擺脫了書冊式和雜志式的痕跡,成為對開或四開的單張報紙。重大突發(fā)事件開始發(fā)行 號外 。報紙一般已具備新聞、評論、副刊和廣告四大要素。2)在版面的安排上。開始靈活起來。根據不同字體使用不同字號字體。欄目設置越來越細致。新聞標題出現(xiàn)了大字題、主題、眉題、副題等多行題。3)重視報刊評論的寫作。各刊均以論說為重,論說的質量也直接關系到報紙的社會影響和聲望。4)新聞的質量開始提升。新聞報道成為報紙的主角,新聞量大大增加,報道的面也相應擴大。開始劃分為政治、經濟、社會、國際新聞等。新聞報道體裁也增多。還聘請通訊員和 特派訪員 。5)新聞攝影圖片開始被廣泛運用。新聞照片作為一種新聞手段開始登上中國報壇。6)報紙文藝副刊也有了一定發(fā)展。2、第二次國人辦報高潮的形成第二次國人辦報高潮主要特點是:第一,辦法的主角由資產階級改良派變成了資產階級革命派;第二,各派報刊在激烈的政治斗爭中發(fā)展壯大,報刊的戰(zhàn)斗作用得到充分發(fā)揮。革命派辦報活動的一大特點是集宣傳機關、指揮機關、聯(lián)絡機關于一身;第三,辦報地區(qū)有所擴大;第四,讀者面擴大,這一時期的讀者,以 中等社會 和知識分子為主,但也有不少報刊把讀者對象擴大到文化程度不高的讀者中去。四、新聞團體的興起1909年上海日報公會。中國報界俱進會。1908年的北京報界公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