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湖北軍隊文職考試考試:中法的正式淵源
在軍隊文職考試考試常識這一塊,很多人對于法律常識的認知是模糊的。印象中的法律都是比較高大上的或者說是比較晦澀難懂的,這些問題的產生原因之一是對法律到底長什么模樣不熟悉。那么我們接下來就要學習一下中法的表現(xiàn)形式,即中法的淵源,特別是各種淵源制定主體的問題,在崗位能力常識判斷這一塊是一個熱點問題。 一、法的淵源概念 法的淵源,即法的具體表現(xiàn)形式。注意對淵源一詞的理解,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將淵源理解為來源或起源的意思,但法的淵源是指法律的形式。 二、中法的淵源的分類 法律的淵源分正式淵源及非正式淵源。正式淵源是通過法條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一般成文法的法律屬于正式淵源,例如,憲法、法律、法規(guī)等;非正式淵源一般為習慣、判例、政策、學者學說。
三、中法的正式淵源 1.憲法由最高權力機關制定,效力最高。 2.法律由全人民代表大會及常委會制定,效力次于憲法。 注意:法律分基本法律和非基本法律。其中基本法律,如刑事法律、民事法律等,由全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和修改;非基本法律,即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由全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制定和修改。 3.行政法規(guī)由務院制定。行政法規(guī)不同于行政法,一個是法規(guī),一個是部門法。 4.地方性法規(guī)由地方權力機關制定。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常委會,設區(qū)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常委會有權制定地方性法規(guī)。 5.自治法規(guī)由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定。注意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常委會無權制定自治法規(guī)。民族自治地方指的是自治區(qū)、自治州、自治縣,不含民族鄉(xiāng)。
例題示例: 以下選項中關于法律淵源說法正確的是()。 A.法的淵源就是法律的起源 B.縣政府可以制定地方政府規(guī)章 C.非基本法律可以由全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 D.務院有權制定行政法
2016考試崗位能力技巧:實用性的言語手冊
在一些給出的段落中,有些文字冗長繁瑣,語段的意思也要仔細推敲,不能顯而易見得出答案。那么我們有時候就可以借助標點來巧妙作答。因為標點符號的使用都代表著特定含義,不是隨便使用的,所以我們都要重視。下面國家軍隊文職考試網(wǎng)給出具體真題詳解,來使考生更加清楚利用標點符號對答題的幫助。此技巧可用來快速答題。消極完美主義者總是非常仔細的檢查任何事情的細枝末節(jié),有時竟達到___的地步。他們缺少一種適時放棄的智慧,他們所追求的“完美”,而是一種非常刻板而教條式的“完美”.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ǎ〢.抱殘守缺B.寧缺毋濫C.吹毛求疵D.冥頑不靈考生題目做多了的話,應當會知道招警考試中在一些陳述社會現(xiàn)象或者單獨引號注明一個名詞時,往往時表示的否定的態(tài)度。在這里,完美加了引號,說明此處的完美是負面的,所以排除了B選項。再根據(jù)前一句的“細枝末節(jié)”一次,可知應選擇C吹毛求疵?!捌鞔笳呗暠亻b,志高者意必遠?!毙侣勛髌芬氤蔀闅v史的“宏音”,時代的“響箭”,新聞記者就必須胸懷全局、___,深入___新聞的理性力量,使新聞語言具有一種理性美。依次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ǎ〢.高瞻遠矚分析B.高屋建瓴發(fā)掘C.見微知著彰顯D.由表及里剖析此題胸懷全局后面是個頓號,說明橫線上的填的詞應該是與胸懷全局并列關系的詞,所以排除C、D選項。再因后面的搭配發(fā)掘新聞才能有一種理性美,故選項為B.二、重視關聯(lián)詞語的作用在給出的材料語段中,往往會帶有一些承接連詞,轉折連詞,抑或并列連詞。這些連詞都表示了語句之間的前后關系,根據(jù)這些連詞,可以知道什么時候是遞進關系,在同義的幾個詞中知道填入橫線中的順序,看到有轉折連詞的,就要意識到前后說的兩者應該是語義和感情都相反的。在歸納語段大意的時候,再有遞進關系或轉折的語句時要特別注重后面的句子。后面的是作者主要想表達的內容。在早已對漂亮假花、假樹司空見慣的現(xiàn)代人眼里,干枯蒼白的植物標本或難有多少魅力可言。但在標本館中,每一份看似不起眼的植物標本都代表著它在地球上的_____.它們雖然遠離了最光雨露,告別了生長的土地,卻在科學殿堂中_____了自己的生命。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ǎ〢.經(jīng)歷重現(xiàn)B.同類延續(xù)C.存在超越D.物種證明此題目中的第二個空前面“雖然……卻”是一組表達轉折意思的連接詞,所以前后表述內容應該相反。此處“遠離了最光雨露,告別了生長的土地”表達的意思是生命的凋零,但轉折后就是生命沒有終結,所以A、B選項符合。再由“標本”是一具體事物,不能代表經(jīng)歷,只能代表其他事物。所以本題答案為B選項。三、重視句式結構的作用事實上,延期償債不僅無助于真正緩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反而是埋下了威力更為巨大的的“定時炸彈”.一旦“借新還舊”成為地方政府的常規(guī)做法,后果更是不堪設想。有鑒于此,中央政府也應及時采取強硬手段,制止地方政府繼續(xù)大唱“拖字訣”.有關部委也應積極考慮借助資本市場消化地方政府公共債務,以債務證券化等方式引入民間資本化解債務風險。地方政府也應適當削減其經(jīng)濟建設職能,實現(xiàn)財權事權對等,根本上消除負債過度的生存土壤。對這段文字概括最準確的是()A.說明地方政府償還債務的常規(guī)做法B.強調中央政府在緩解地方政務債務風險上的指導作用C.分析限制地方政府債務風險上的指導作用D.論述緩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的有效手段分析語句結構可知,這是一個“總-分-總”式段落。此題目中第一句提出“延期償債”這樣的一個問題,之后分析延期償債的一些后果,最后一句提出了解決延期償債的方法。在例如此類題目時,往往解決問題的措施是重點,所以說此題作者主要想表達的就是應對延期償債的措施。故答案為D選項。更多解題思路和解題技巧,可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