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軍隊文職崗位能力常識備考:歷史的掌握
知識點一:史書體例 在三支一扶中歷史知識考察占比相對大,考生往往對于歷史知識死記硬背,背完就忘記,今天我們梳理一下歷史中史書體例。 1.紀傳體通史以人物為中心不間斷的描述史實的一類體例,比如:前四史中的《史記》就是以人物為中心,描述了從黃帝時期至漢武帝的歷史。因全書以《本紀》和《列傳》為其主體,故被稱之為紀傳體。(我們通常寫某人的傳記,就是寫一個人生平,那么紀傳體就是以人物為中心,通史就是一直貫通,沒有間斷) 2.紀傳體斷代史以人物為中心描述某一朝代史實的一類體例,比如:前四史中的《漢書》一聽名字就應該聯想到說的是漢代的歷史。此書只描寫了西漢的歷史。《后漢書》一聽名字就應該聯想到說的也是漢代的歷史。
編年體以時間為中心,按著時間發(fā)展的順序來記述歷史。比如:《春秋》就是按照時間發(fā)展的順序來記述史實,那么《春秋》的翻譯本《左傳》自然也就是按照時間年月來翻譯的?!顿Y治通鑒》主要以時間為線索描述歷史。(編年體中有個年字,就聯想到時間年月) 4.別體以為單位,描述各個的歷史大事,比如:《語》,記錄了周朝王室和魯、齊、晉、鄭、楚、吳、越等諸侯的歷史?!稇?zhàn)策》記錄戰(zhàn)幾個諸侯之間的歷史。(別體中有個的字,就聯想到各個之間不同的與其他別的歷史)
2020年軍隊文職考試考試:魏晉南北朝歷史常識
中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歷史人文是公共基礎知識人文歷史部分容易涉及到的知識點,這里以表格的形式從容易考察的角度進行整理,以此幫助大家備考這部分的知識點。 魏晉南北朝是中歷史上政權更迭最頻繁的時期。由于長期的封建割據和連綿不斷的戰(zhàn)爭,使這一時期中文化的發(fā)展受到特別的影響。其突出表現則是玄學的興起、佛教的輸入、道教的勃興及波斯、希臘文化的羼入。在從魏至隋的三百六十余年間,以及在三十余個大小王朝交替興滅過程中,上述諸多新的文化因素互相影響,交相滲透的結果,使這一時期儒學的發(fā)展及孔子的形象和歷史地位等問題也趨于復雜化。 三(220年-280年)是中歷史上的一段時期,主要有曹魏、蜀漢及孫吳三個政權。漢末三戰(zhàn)爭不斷,使得中人口急劇下降,經濟嚴重受到損害,因此三皆重視經濟發(fā)展,加上戰(zhàn)爭帶來的需求,各種技術都有許多進步。
分為西晉(265年-316年)與東晉(317年-420年) 東晉與十六,在入主中原眾多民族中,以匈奴、羯、鮮卑、羌及氐為主,統稱五胡,他們相繼建立了許多,范圍大致上涵蓋華北、蜀地、遼東,最遠可達漠北、江淮及西域。北魏史學家崔浩取其中十六個(十六個實力強勁包括:成漢、前趙、后趙、前涼、北涼、西涼、后涼、南涼、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前秦、西秦、后秦)來代表這段時期,稱這個時期為五胡十六。 南北朝(420年589年)由420年劉裕篡東晉建立南朝宋開始,至589年隋滅南朝陳為止,上承東晉、五胡十六,下接隋朝。因為南北兩勢長時間對立,所以稱南北朝。南朝(420年589年)包含宋、齊、梁、陳等四朝;北朝(439年581年)包含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和北周等五朝。
2017甘肅軍隊文職考試備考:常識判斷之(歷史重要事件二)
關于《常識判斷》歷史這一部分的內容,有大量細化的知識點,對廣大備考的同學而言,需要花更多精力去準確掌握。本部分內容主要歸納了:從中古代到中華人民共和建前的歷史事件,均為常識類考試的重點內容,屬于各位同學在備考當中必須要掌握的重點內容,也就是所謂的應知應會的知識點。 根據對近年來《常識判斷》這一模塊的真題總結、分析,我們不難發(fā)現在當中有關于歷史部分的內容,在當中的命題思路主要表現為:歷史事件發(fā)生的時間順序以及歷史事件本身的細節(jié)。在此,我們建議各位同學在復習備考的過程當中,對于于歷史這一部分的內容,一定要注意歷史事件本身的細節(jié)以及準確記憶歷史事件前后聯系的順序。 22、李淵建唐 公元618年,李淵稱帝,建立唐朝,年號武德,定都長安。
23、開元盛世 24、唐玄宗李隆基開元年間(公元713年741年),稱開元盛世,是中古代歷史上最為繁盛的時期。 25、安史之亂 安祿山、史思明引發(fā)的暴亂。 26、唐末農民起義 起義軍領袖代表:王仙芝、黃巢。 27、陳橋兵變 公元960年,趙匡胤發(fā)動陳橋驛兵變,被擁立為皇帝,取號為宋,定都在開封,歷稱北宋;后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取回兵權。 28、澶淵之盟 1005年,是北宋與遼實力均衡的產物;每年送歲幣,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負擔;但此后,南北貫通,互市不絕。 29、慶歷新政 宋仁宗年間,由名臣范仲淹等推動,后失敗。 30、王安石變法 宋神宗年間,由王安石主持,目的在于富強兵,借以扭轉北宋積貧積弱的局勢,后失敗。
32、南宋建立 趙構在南京(今河南商丘)稱帝,后來定都臨安(今杭州),史稱南宋。 33、紹興和議 1141年,宋金形成南北對峙的局面,為求和,宋高宗冤殺岳飛。 34、文天祥抗元 南宋末,文天祥寫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5、忽必烈建元 1206年,鐵木真被推舉為蒙古的大汗,尊稱成吉思汗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孫子,1271年他建立了元朝。 36、洪武之治 中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在為期間勵精圖治,被稱為洪武之治。 37、靖難之役 燕王朱棣篡位登基,遷都北京,之后開創(chuàng)了永樂盛世。 38、土木堡之變 1449年,明英宗北征瓦刺,兵敗被俘;之后于謙帥軍破瓦剌,寫下《石灰吟》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另一抗倭名將為俞大猷。 40、清朝建立 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極改號為清1644年,清軍自山海關南下,占領北京。 41、清初平內亂 康熙平三藩;乾隆平定回部大小和卓的叛亂。 42、清初逐外患 1662年,鄭成功自荷蘭手中收復臺灣;1684年,清朝廷在臺灣設置臺灣府,隸屬福建省。 43、鴉片戰(zhàn)爭 1840年,英發(fā)動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后簽訂《南京條約》,割香港島給英。 44、甲午中日戰(zhàn)爭 1894年,日本發(fā)動甲午中日戰(zhàn)爭,清朝戰(zhàn)敗,北洋艦隊全軍覆滅;后簽訂《馬關條約》,割臺灣、澎湖列島及附屬島嶼給日本。 45、八聯軍傾華 1900年,八聯軍傾華;1901年簽訂《辛丑條約》。 46、辛亥革命 1911年爆發(fā)的資產階級革命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
2020年軍隊文職考試考試:改變中歷史的十大戰(zhàn)役
和平-戰(zhàn)爭-和平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基本道路。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發(fā)生的戰(zhàn)爭更是數不勝數。在公職類考試中,戰(zhàn)爭的考點十分常見,特別是那些耳熟能詳的改變歷史發(fā)展軌跡的關鍵戰(zhàn)役。下面紅師教育就給大家分享改變中歷史的十大戰(zhàn)役。 一、涿鹿之戰(zhàn) 發(fā)生于大約4600年前,黃帝部族聯合炎帝部族,與蚩尤所進行的一場大戰(zhàn)。雙方為了爭奪適于牧放和淺耕的中原地帶而發(fā)生。涿鹿之戰(zhàn)對于古代華夏族由野蠻時代向文明時代的轉變產生過重大的影響,取得這場戰(zhàn)爭勝利的部落首領黃帝從此成為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 二、牧野之戰(zhàn) 這是武王伐紂的決勝戰(zhàn),是周武王聯軍與商朝軍隊在牧野(今淇縣)進行的決戰(zhàn)。由于商紂王先征西北的黎,后平東南夷,雖取得勝利,但窮兵黷武,加劇了社會和階級矛盾,最后兵敗自焚,商朝滅亡。
其體現的謀略和作戰(zhàn)藝術,也對古代軍事思想的發(fā)展具有不可低估的意義。 三、馬陵之戰(zhàn) 中戰(zhàn)爭史上設伏殲敵的著名戰(zhàn)例,發(fā)生于周顯王二十八年,今山東省郯城縣馬陵山附近,這次戰(zhàn)役中孫臏利用龐涓的弱點,用減灶示弱的方法,誘龐涓上鉤,將魏軍10萬人殺得潰不成軍,并俘虜了魏太子申。經此一戰(zhàn)魏元氣大傷,失去霸主地位。 四、長平之戰(zhàn) 發(fā)生在戰(zhàn)后期約公元前260年,地點位于今山西省晉城高平市西北。秦名將白起率軍在趙的長平攻打趙。趙廉頗堅守不出,秦軍用離間計散布謠言,趙王信以為真,用趙括換下廉頗。趙括就是那位著名的紙上談兵將領,白起針對趙括驕傲輕敵的弱點,采取了佯敗后退、誘敵脫離陣地,進而分割包圍、予以殲滅的作戰(zhàn)方針,圍殲坑殺了趙40萬降兵。
此后,東方六再也無力抵抗秦,極大地加速了秦統一中的進程。 五、巨鹿之戰(zhàn) 秦末大起義中,項羽率領數萬楚軍,同秦名將章邯、王離所率40萬秦軍主力在巨鹿(今河北平鄉(xiāng))進行的一場重大決戰(zhàn)性戰(zhàn)役,也是中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zhàn)役之一。項羽破釜沉舟,以大無畏精神在各諸侯軍畏縮不進時率先猛攻秦軍,他的決心和勇氣鼓舞了將士們的士氣,個個奮勇死戰(zhàn),一以擋十,九戰(zhàn)九捷,大敗秦軍。從此項羽確立了在各路義軍中的領導地位。經此一戰(zhàn),秦朝主力盡喪,名存實亡。 六、昆陽之戰(zhàn) 新朝末年(公元23年),新漢兩軍在中原地區(qū)進行的一場戰(zhàn)略決戰(zhàn)。昆陽(今河南省葉縣)之戰(zhàn)是中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zhàn)例之一,它決定了新漢兩軍的命運和未來中原王朝數百年的運,是中歷史上一次有深遠影響的戰(zhàn)略決戰(zhàn)。
七、官渡之戰(zhàn) 是東漢末年三大戰(zhàn)役之一,也是中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zhàn)役之一。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軍與袁紹軍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在此展開戰(zhàn)略決戰(zhàn)。曹操奇襲袁軍在烏巢的糧倉(今河南封丘西),繼而擊潰袁軍主力。此戰(zhàn)奠定了曹操統一中北方的基礎。 八、赤壁之戰(zhàn) 赤壁之戰(zhàn),是指東漢末年,孫權、劉備聯軍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長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帶大破曹操大軍的戰(zhàn)役。這是中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zhàn)役之一,是三時期三大戰(zhàn)役中最為著名的一場,也是中歷史上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guī)模江河作戰(zhàn),標志著中軍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黃河流域。孫劉聯軍最后以火攻大破曹軍,曹操北回,孫、劉各自奪去荊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鼎立的基礎。
淝水之戰(zhàn)是中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zhàn)例。擁有絕對優(yōu)勢的前秦敗給了東晉,也因此衰敗滅亡,北方各民族紛紛脫離了前秦的統治,而東晉則趁此北伐,把邊界線推進到了黃河,并且此后數十年間東晉再無外族侵略。 十、安史之亂 唐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763年),由將領安祿山與史思明背叛唐朝后發(fā)動的戰(zhàn)爭,是同唐朝爭奪統治權的內戰(zhàn),為唐由盛而衰的轉折點。這場內戰(zhàn)使得唐朝人口大量喪失,力銳減。因為發(fā)起反唐叛亂的指揮官以安祿山與史思明二人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其爆發(fā)于唐玄宗天寶年間,也稱天寶之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