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解放軍文職招聘考試歷史知識點:1861年俄國農奴制改革-解放軍文職人員招聘-軍隊文職考試-紅師教育
發(fā)布時間:2019-05-23 22:46:14考點135 改革的背景俄國農奴制的存在嚴重阻礙了俄國社會的發(fā)展,導致社會矛盾的尖銳,具體表現(xiàn)有:①在農奴制下俄國的農民遭受殘酷的剝削和壓迫,農民不斷發(fā)動起義,階級矛盾尖銳;②俄國的工業(yè)發(fā)展艱難,遠遠落后于西方國家;③俄國國內新思潮出現(xiàn);④克里米亞戰(zhàn)爭失敗,使得俄國的國際地位下降,激化了國內的矛盾。考點136 1861年改革(1)改革的醞釀①公開討論;②秘密討論;③公開方案。(2)主要內容①廢除人身的控制,農奴獲得人身自由;②規(guī)定土地仍歸地主所有,農民通過贖買的形式得到一塊份地;③為了加強對農民的控制,規(guī)定加強對村社制度,由村社負責農民的份地贖金和賦稅的繳納。(3)改革的性質和根本目的1861年俄國農奴制改革是在沙皇領導下進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改革,其根本目的是為了鞏固沙皇的專制獨裁統(tǒng)治,挽救統(tǒng)治危機。(4)改革的影響①改革使俄國農奴獲得了人身自由,得到了土地,提高了生產積極性,促進了俄國經(jīng)濟的發(fā)展;②廢除了農奴制,促進了俄國資本主義經(jīng)濟的發(fā)展,促進了俄國近代化的進程;
解放軍文職招聘考試孝文帝改革-解放軍文職人員招聘-軍隊文職考試-紅師教育
發(fā)布時間:2017-08-25 10:10:33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實際主要是在馮太后的主持下進行的。馮太后是魏文帝(孝文帝之祖父)的皇后。她從公元466年(獻文帝天安元年)開始掌權,有較豐富的政治經(jīng)驗,很有作為。孝文帝即位時(公元471年),只有五風,開始改革那年(太和八年,公元484年),也才十八歲。從孝文帝即位,到490年(太和十四年),馮太后死,在這二十年中,馮太后一直臨朝稱制。馮太后死后,孝文帝親政,繼續(xù)進進改革。終于遷都在內,共有六點:1、整吏治理北魏前期,地方行政區(qū)劃為州、郡、縣三級制。其長官為刺史,郡為太守,縣為令長(亦稱縣宰)。但吏治混亂,地方守宰不論治績好壞,任期都是門年。這時沒有俸祿制度,官吏到任以后,任意搜刮人民。這次改革,首先整頓吏治。規(guī)定守宰的任期要按治績的好壞決定,不固定年限,又制定2俸祿制度。俸祿統(tǒng)一由國家籌集,就是在戶調之外,每戶增收帛三匹,杰二石九頭;官罕定期按品第高低發(fā)給官吏;不許官吏自籌。為了杜絕貪贓枉法,與 班百官之祿 的同時,又制定了懲治貪污的辦法。凡貪污帛一匹及枉法者,一律處死。就在這年秋天,派人到各地巡察,檢舉犯法的守宰,有四十多人因貪贓被處死。經(jīng)過這樣的整頓,吏治改善,貪贓枉法之事大大減少。2、均田制中原地區(qū)經(jīng)過長期戰(zhàn)亂,人口大量的流動,許多土地荒鞠,還有大量的土地為豪富之家強占,不少農民脫離戶籍,成為豪富之家的私有人口,遭受豪富之家的殘酷剝削和奴役。國家的賦稅征收和徭役調發(fā),則有很大困難。這一情況到教文帝即位時,仍極嚴重。公元485年(太和九年),孝文帝下均田令。主要內容有發(fā)下四點:一是男子十五歲以上,受露田四十畝,桑田二十畝;婦人受露田二十畝。露田加倍或加兩倍授給,以備休耕。年滿七十歲,還田于官。桑田為世業(yè),不還官。桑田按照規(guī)定,種植一定數(shù)量的桑、榆、棗樹等,不宜蠶桑的地區(qū),改授麻田,男子十畝,婦人五畝。二是土地不準買賣。露田不得買賣,桑田亦不得買賣。但 盈者得賣其盈,不足者得買所不足 (魏書 食貨志)。三是奴婢受田數(shù)量和辦法與農民相同。壯牛一頭,受田三十畝;每戶限受四牛之數(shù),不再給桑田。四是地方官吏各隨左職地區(qū)給予公田,刺史為十五頃,太守十頃,治中、別駕各八頃,縣令、郡丞六頃。新舊任相交接,不許出賣。(此 公田 后名 職公田 ,亦名 職分田 ?!赐ǖ?食貨志〉(一)注: 職分田起于此。 )均田制名為均田,實際是基本上保持原有的土地占不有均的狀況不變。因為大族地主除了繼續(xù)用隱瞞土地的手段以對付官府之外,他們又擁有眾多的奴婢,還有耕牛,按均田制的規(guī)定,應分到許多土地。這樣,足以保住他們的產業(yè)。但均田制在當時還是有積極意義的。如規(guī)定每戶占有土地的數(shù)量,并不準買賣,這些規(guī)定在一定的時間內和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豪強大家兼并土地。國家公開授田,要以招徠流民和豪強大家控制下的依附農民,有助于開墾荒地,發(fā)展生產。自耕農增多,戶田滋殖,有利于國家征收賦稅和調發(fā)徭役。3、三長制繼實行增田制之后,于486年,又下令實行三長制。三長就是五家立一鄰長,五鄰立一組長,五里立一黨長。這是用來代替宗主督護制的基層政權制度。宗主督護制是自東漢以來,世族門閥地主發(fā)展和農民的農奴化的產物,北魏前期采用這一制度,是迫不得已的權宜之計。一旦政權鞏固,就必然要設法廢除,代之以符合中央集權帛要求的新的制度。三長要挑選鄉(xiāng)里中能辦事而又謹守法令的提任,其職責是掌握鄉(xiāng)里人家的田地、戶口數(shù)量,征收租調,征發(fā)徭役,維持治安。廢除宗主督護制和實行三長制,是對于世家大族地主的一次沉重打擊。所以有不少守舊派反對。馮太后的態(tài)度是堅決的。4、戶調制廢除九品混通制,實行定額租稅制。即一夫一婦的家庭,納戶調帛一匹、杰二石。民年十五歲以上未聚妻的,四人出一夫一婦之調。能從事耕織的壯年奴婢,八人出一夫一婦之調。耕牛二十頭,出一夫一婦之調。產麻之鄉(xiāng),以布代帛,數(shù)同。這一新的戶調制度的實行,改變了過支租調征收的混亂現(xiàn)象,對于自耕農來說,戶調減輕了很多;對于大地主來說,由于戶調征收到奴婢和耕牛,雖然比率較低,畢竟加重了他們的負擔。5、遷都洛陽公元490年,馮太后死,孝文帝親政,繼續(xù)進行改革。公元494年(太和十八年),把都城由平城遷到洛陽,改變了過去對中原遙控的形勢,有利于控制整個國家,也解脫了一百多年來在平城形成的鮮卑貴族保守勢力的羈絆和干擾,有利于繼續(xù)進行改革。遷都本身雖不屬于制度的改革,但卻是孝文帝改革的總體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6、改易習俗孝文帝遷都洛陽以后,開始第二期改革,改革的重點,是改革鮮卑族內遷者原有的生活習俗,促進鮮卑族積極接受漢文化。主要內容有如下四點:一是易鮮卑服裝為漢服 公元495年十二月甲子,孝文帝在先極堂會見群臣時, 班賜賦限 ,這是易鮮卑官服為漢官服飾的具體執(zhí)行。二是規(guī)定在朝廷上使用漢語,禁用鮮卑語 稱鮮卑語為 北語 ,稱漢語為 正音 。孝文帝曰: 今欲斷諸北語,一從正音。 (《北史 魏咸陽王禧傳》)三十歲以上的鮮卑官吏,在朝廷上要逐步改說漢語。三十歲以下的鮮卑官吏在朝廷上要立即改說漢語。如有故意說鮮卑語的,要降爵罷官。三是遷洛陽的鮮卑人,即以洛陽為籍貫,死后不得歸葬平城。四是改漢姓,定門第等級 改革鮮卑貴族原有的姓氏為漢姓。所改漢姓,以取音近于原鮮卑姓者為準。拓跋氏為首姓,取義改姓元氏,為最高門第。丘穆陵氏改姓穆氏,步六孤氏改姓陸氏,賀賴氏改姓賀氏,獨孤氏改姓劉氏,賀樓氏改姓樓氏,勿忸于氏改姓于氏,匕奚氏改姓嵇氏,尉遲氏改姓尉氏,這八姓貴族的社會地位,與漢族北方的最高門第崔、盧、李、聞四姓相當。其他稍低一些的貴族姓氏亦改漢姓,其等第與漢族的一般士族相當。孝文帝還設法使皇族和鮮卑貴族與漢族主要士族通婚,以此為光榮。
2020年軍隊文職招聘考試歷史學:中國古今變革、農村改革、對外開放4-解放軍文職人員招聘-軍隊文職考試-紅師教育
2020年軍隊文職招聘考試歷史學:中國古今變革、農村改革、對外開放4發(fā)布時間:2019-05-27 22:55:37(1)上述材料出自 1978年底 中共中央在 北京 召開的 十一屆三中全會 公報 徹底糾正 文化大革命 的錯誤。(2)主要內容:①徹底否定 兩個凡是 的方針,重新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②停止使用 以階級斗爭為綱 的口號,作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jīng)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恢復黨的民主集中制原則。③會議實際上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3)意義: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影響的轉折,它完成了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的撥亂反正,是改革開放的開端。從此中國歷史進入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新時期。材料: 歌曲《走進新時代》中唱到 站起來 富起來 開創(chuàng)未來 《春天的故事》中唱到1979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 1992年,又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南海邊寫下詩篇。(1) 春天的故事 和 1979年,那是一個春天 指的是什么?與黨的哪一次會議相聯(lián)系?改革開放;十一屆三中全會。(2)這個老人是誰?鄧小平(3)老人在 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 ,這個 圈 指什么? 在廣東(深圳、珠海、汕頭)、福建(廈門)建立四個經(jīng)濟特區(qū)。(4)1992年這位老人寫下 詩篇 指什么歷史事件? 1992年南巡講話(5)他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中的貢獻有哪些?舉例說明。新民主主義革命:劉鄧率軍挺進大別山,揭開解放戰(zhàn)爭戰(zhàn)略反攻的序幕;指揮淮海戰(zhàn)役。社會主義建設:支持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作出工作重心轉移到現(xiàn)代化建設上來的決策;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和路線;一國兩制的構想;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形成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十五大確立黨的指導思想寫入黨章。(6)帶領我們 站起來 富起來 開創(chuàng)未來 的分別是誰?都是誰? 能夠帶領我國取得這些成就的原因?①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②中國共產黨;③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行改革開放,堅持以經(jīng)濟建設為中心。
2020年軍隊文職招聘考試歷史學:中國古今變革、農村改革、對外開放3-解放軍文職人員招聘-軍隊文職考試-紅師教育
2020年軍隊文職招聘考試歷史學:中國古今變革、農村改革、對外開放3發(fā)布時間:2019-05-27 22:55:28(3)性質:社會主義性質的改造;(4)內容:完成對個體農業(yè)、手工業(yè)和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5)措施:對個體農業(yè)的改造 引導農民參與農業(yè)生產合作社,走集體化和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道路;對個體手工業(yè)的改造 引導手工業(yè)者參與手工業(yè)生產合作社;對資本主義工商業(yè)(民族資本家)的改造 1954年,逐步發(fā)展公私合營,后在改造中實行贖買政策,實現(xiàn)和平過渡。(6)意義:實現(xiàn)了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yōu)樯鐣髁x公有制的任務,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從此,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4. 農村經(jīng)濟體制改革(1)開始時間:1978年;(2)最早出現(xiàn)的地區(qū)中國改革首先從農村開始;安徽鳳陽小崗村;(3)建立的制度: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4)內容(具體做法):分田包產到戶,自負盈虧;(5)影響:①農民生產積極性大大提高,農業(yè)生產得到大發(fā)展,農村開始富裕起來。②隨著農業(yè)生產向專業(yè)化、商品化、社會化發(fā)展,農村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也迅速發(fā)展起來,為農村致富和實行現(xiàn)代化開辟了一條新路;(6)我國農業(yè)發(fā)展的方向:向專業(yè)化、商品化、社會化發(fā)展。5. 確立改革開放政策的重要會議: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第一次具有深遠影響的轉折點)。五.我國農村經(jīng)濟改革歷程:(農村生產關系的變革和調整)(1)新中國成立后農村政策的四次調整(對生產關系的調整):①土地改革(1950 1952年):廢除了封建土地制度。②農業(yè)合作化(1953 1956年):即對農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形式:農業(yè)生產合作社。結果:提高了農村生產力,促進了農村經(jīng)濟的發(fā)展。③人民公社化運動(1958年): 結果:挫傷了農民生產積極性,破壞了農村生產力,給農業(yè)生產帶來了嚴重災難。④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至今):作用: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推動了農業(yè)生產大發(fā)展,農村富裕起來。材料:實現(xiàn)四個現(xiàn)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產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變同生產力發(fā)展不適應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改變一切不適應的管理方式、活動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場廣泛、深刻的革命。